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昆仑山 > 图书馆 > 公行文稿 > 国家的出路

4.2.4 名利得失:贫寒者知足不辱,富贵者知止不殆

栏目:国家的出路|时间:2023-11-10 21:22|阅读:127

  ‌四 名利得失:贫寒者知足不辱,富贵者知止不殆

  

  《道德经》四十四章:“名与身,孰亲?身与货,孰多?得与亡,孰病?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名声与身心,哪个对自己更亲近?身心与财富,哪个更容易得到?为了得到身外的虚名俗利,却丢失了内在的身心健康,哪一种选择是脑壳有病?喜爱奢侈的东西,必花很大代价得不偿失。太多财富的占有,必会增加丢失引来盗贼。因此,追求发展满足需要,不因贫困受辱;注重理智节制欲望,不因纵欲招祸。做到知足知止,开源节流,国家才能长治久安。

  一个人只有自身才是唯一根本,这是由其自然主体性决定的。虚名浮云,过多的虚名俗利,让人身心受累;俗利枷锁,沉重的名缰利锁,让人身心患病。在浪得虚名与内心幸福之间,内心幸福才是根本,外在名声可得可失。在物质财富与身心健康之间,身心健康只有一个,物质财富可多可少。因此,老实人宁可舍弃不实名声,而得内心幸福;宁可舍弃不当利益,而得身心健康。只有这种选择才是明智的。一个人要经得起不正当的名利诱惑,做到诚实正派,少私寡欲,大公无私,大智若愚,勤学敏行,行于大道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获得真正的身心快乐,这就是圣人的智慧。

  反之,聪明人为追逐个人虚名,搞得身心俱疲,精神郁闷;为谋取更多财货,难免贪得无厌,自披枷锁。这人要么患病、苦闷、自杀,要么丢官、坐牢、杀头,结果丢掉健康,丢掉快乐,丢掉名声,丢掉钱财,丢掉自由,丢掉性命,难道不是脑壳有病的愚蠢之举吗?

  老子说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”。按传统观点,“知足不辱”就是小富即安,浅尝辄止,只重清谈,不务实事,自欺欺人,乐在其中,都是“知止不殆”的同语反复,若以自然四时解之则不然。春躁者知足,秋静者知止;冬寒者不为,夏热无不为。知足者益善,春躁者有为;知止者损过,秋静者无为。益善胜辱,极益者必殆;损过胜殆,极损者必辱。因此,知足的春躁,战胜不知足的冬寒,不会因极端贫寒而辱没,是以“知足不辱”。知止的秋静,克服不知止的夏热,不会因极端炎热而招祸,所以“知止不殆”。

  春躁走向极端,就是夏热;知足走向极端,就是不知止;有为走向极端,就是无不为。国家不知节制,长期处于极端夏热、不知止、无不为、极右路线状态中,就有灾难,所以必须用秋静、知止、无为思想来节制。反之,秋静走向极端,就是冬寒;知止走向极端,就是不知足;无为走向极端,就是不为。国家不求发展,长期处于极端冬寒、不知足、不为、极左路线状态中,就有寒辱,所以必须用春躁、知足、有为实践来发动。因此,圣人不走极端,反对极左极右,不以极左极右作为治国思想,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主张。

  由此可知,老子不仅强调秋静、知止、无为、减损的思想方面,同时也重视春躁、知足、有为、增益的实践方面。老子说:“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”。静是躁的统帅,重是轻的基石,两者是本末有序的。没有春躁就谈不上秋静,没有知足就谈不上知止,没有有为就谈不上无为。可以说,这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。因此,老子思想是全面的,而不是片面的。在传统文化中,将二者割裂分执一端,正是魏晋玄学纵欲“无不为”和宋明理学禁欲“不为”的谬误所在。在宗教思想中,“知足”往往被误解成不思进取,不求发展,等同于“知止”,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。

 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,坚持七分发展与三分节制,才能使人民需要与国家命运、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得到合理保障,这就是科学发展总原则。“知足不辱”,通过劳动创造财富,促进社会全面发展,人民就不会双重贫困,群众就不会饥寒不足。不发展只有死路一条,立足于人民利益的改革开放是正当的。“知止不殆”,通过节制欲望,不会给自身带来灾祸。只有追求有节制的发展,才不会出现社会混乱,才不会给老百姓带来灾祸。片面或无节制发展必然很快完蛋,治理整顿是必要的。只有坚持科学发展,合理利用资源,保护再生资源,国家进入良性轨道,政权长治久安,百姓丰衣足食,才能实现天下太平。圣人在几千年前就说清楚了,世人却往往忘记了这一点。

 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,必须防止片面有害的高速度。治国如同驾驶一辆汽车,必须沿着正确的道路,向着合理的目标前进。在具体过程中,还必须根据汽车本身的状况,决定驾驶操作与行驶速度,什么情况要检修,什么情况要加油,什么情况要减速,都要了然于胸。目标有错否,要及时明确;路线走偏否,要及时纠错;路况改变了,要及时转弯;方向打反了,难免要翻车。跑得太慢要踩油门,知足不辱;跑得太快要踩刹车,知止不殆。在科学发展观大道上,中国社会发展的速度取决于人民利益和国家前途的根本需要,而不是个人发财致富和官员政绩。只有这样,才能更快更好地安全到达目的地,早日实现正确合理的目标。

  当前,如何改变精神文明落后的现状,如何消除人民群众的精神贫困呢?一方面,坚持知足不辱的益善原则,追求发展创新,为全社会创造绿色健康与安全无害的精神粮食,加强实事求是的哲学理论、科学技术、科普创新等人民文化新成果生产;另一方面,坚持知止不殆的损过原则,消除有害文化,使全社会减少假冒伪劣与错误有害的歪理邪说,从严管制文化教育宣传影视等公共产品,及时清除腐旧文化的生产及传播。

  消除精神贫困的核心,在于重建人民信仰。具体地说,坚持用老子《道德经》、自然共产主义、科学发展观等的新文化统治,取代宗教鬼神、帝国主义、资本主义、封建主义、社会主义等的旧观念统治。有必要动员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,采取包括全面审订重编新教材、禁止不良作品发行等方式,为人民文化重新占领意识形态和舆论阵地开辟道路。总之,要做到科学发展观理论彻底化,实现自然共产主义的理论创新,重建人民文化的信仰。

  人民信仰,是共产党人的信仰,更是人民自己的信仰。只有消除资本主义等异化信仰,让人民在自己身上完成人的觉悟,自觉地树立科学合理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,才能彻底地实现人的复归与人类幸福。只有树立起终生为人民服务,人民要为人民自己服务,为“真人、好人、自然人”等人民服务的信念,人生才能始终充实快乐,不再有心灵空虚。因此,只要学懂“人的复归”与自然共产主义哲学,人民精神就能获得自由解放,做到每一个人的独立思考;只要读懂老子《道德经》,就能真正进入“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”的生命大美与圣人境界;只要彻底完成自然共产主义模式的行政改革,人民利益就能得到持久保障,全人类就能早日获得最后解放。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是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,更是人民群众实现自身幸福的根本所在。

0
0

赞赏码.jpg


老子大学(共产主义ABC) www.gczyabc.cn  网站地图 红军大学(毛泽东人民讲)
电话:15998980906 地址: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邮箱:241839300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