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图书馆 > 两刊一新 > 网络文摘

‌王明说:“共产国际从来没有派李德到中国去”

栏目:网络文摘|时间:2023-11-04 11:35|阅读:149

  ‌王明说:“共产国际从来没有派李德到中国去”,王稼祥听罢震怒了

  梦想说古话史 2023-11-03

  

  著名的爱国革命家蔡锷曾在他的《军事计划》中写道:“司令官之于军队也,犹舟行之有罗针,夜行之有明灯也。”

  将领是一支队伍的关键人物。

  在战场上,缺少一个优秀的士兵,战况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。

  而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将领,就算士兵个个都是人中龙凤,也如一盘散沙,群龙无首,不堪一击。

  乐团演奏一首交响乐尚不能没有指挥,更何况是事关无数人生死存亡的作战部队呢?

  不过,一个精明强干的将领可以料敌制胜,化险为夷。

  而一个轻虑浅谋的将领却只会纸上谈兵,甚至将队伍带入绝境。

  因此,谁来担任将领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
  

  第五次反“围剿”斗争的失利

  

  我们都知道,能有如今的新中国,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便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。

  从1921年成立至今的一百多年来,中国共产党在带领祖国和人民共同进步的同时,它自身也在不断地成长。

  如今,它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进行自我革命和建设,发展前景广阔而美好。

  殊不知,在它尚未成熟的时候,也曾被错误的指引误导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
  1933年5月,蒋介石再次集结了50万大军,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“围剿”。

  在之前的四次反“围剿”斗争中,我军一直施行毛泽东等人所主张的游击战和运动战。

  这样既能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,从而迅速取得胜利,也能将物资和人员损失降到最低。

  四次反“围剿”斗争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主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,是正确的。

  然而,王明、李德等人却认为这是典型的“右”倾机会主义战略,对这一主张持完全否定的态度。

  因为一直受到“左”倾冒险主义者的排挤和打击,再加上前期的过度操劳导致身体抱恙,在第五次反“围剿”斗争正式开始后不久,毛泽东就被迫离开了中央苏区的领导岗位。

  于是,博古掌握了大权,并且将军事指挥权交到了亲信李德手中。

  在明知我方力量远弱于敌方的情况下,李德、博古等人仍然坚持“军事冒险主义”的作战方针。

  要知道,李德在指挥第五次反“围剿”斗争之前,仅仅有过两次简单的军事经历。

  第一次是参加一战,他应征入伍奔赴奥地利和意大利前线,不过那时已经是一战的最后一年了,他仅仅在部队待了几个月,战争就宣告结束了,他又得以回到学校继续读书。

  第二次是参加保卫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战斗,因为有过一战上前线的经验,所以,李德在这场29天的街垒战中表现得非常出色。

  他为自己感到非常骄傲,然而骄傲就会使人自满,从而落后。

  到了中国后,他仍然将这份“骄傲”挂在嘴边,还非要把适用于城市的街垒战推行到农村中。

  罔顾中国的实际国情,照本宣科地进行所谓的正规战。

  把别人的方法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,就像把别人的鞋子穿到自己脚上,鞋子再好也不适合自己,强行走路只会摔得很惨。

  他喊出“御敌于国门外”的错误口号,采取阵地战的作战方式,死守苏区的每一寸土地。

  在敌人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,他仍然坚持修筑防御工事,在本来可以主动进攻的情况下转变为被动防御。

  全然不顾及自己的实力,非要与敌人硬碰硬,打消耗战。

  结果,不但土地没守住,还因此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,损失惨重。

  1934年9月,在战略转移已经势在必行的情况下,李德他们竟然还在谈“最后的决战”和“决定性的胜利”。

  这无异于是天方夜谭、痴人说梦,这样不切实际、纸上谈兵的指导必然会将反“围剿”斗争引向失败的结局。

  长达一年的艰苦作战,换来的结果却是苏区越来越小,战斗屡屡失败,形势十分严峻。

  俗话说: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”

  为了保存剩余的有生力量,避免被敌人一网打尽,将近10万人的队伍在夜里分头行动,悄悄转移。

  没想到,一向“勇猛”行事的李德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,没有在大部队撤离之前做好动员工作,战士们不清楚这其实是战略转移而不是逃亡,导致军心溃散。

  湘江战役后,我军人数锐减到三万,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。

  好在在沿途召开的遵义会议上,党中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,这才挽救了中国革命。

  各路军队有了坚定的目标,在经过将近两年的二万五千里征程后,终于得以胜利会师。

  

  从“受到支配”到“取得军队指挥权”

  

  有很多人会想,李德他一个外国人,为什么能够轻而易举地取得军队指挥权呢?

  归根结底,这一切与王明和博古有者脱不开的关系。

  他们二人都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过,王明备受校长米夫的青睐。

  1931年1月7日,我们党在上海召开了六届四中全会。

  会上,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瞿秋白被定为“左”倾教条主义者,从而解除了职务。

  在米夫支持下,王明补上了瞿秋白的空缺,取得了中央领导权。

  向忠发叛变后,他又独揽大权,主持全部工作,成为了中共中央实际的最高领导人。

  同年9月,王明出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的代表,离开上海,前往苏联。

  临走前,他特别指定了与他同气连枝的博古接替他的工作。

  就这样,博古也取得了中央领导权。

  其实在李德第二次到达上海时,他还只是一个“没有指示权力的顾问,受支配于中共中央。”

  但因为他是共产国际的人,博古对他还是非常尊重的。

  李德经常与博古讨论军事问题,总是大谈特谈凯撒、拿破仑这些西方军事学家,对于正规战争更是有说不完的话。

  自从落脚到上海,他就倒向了博古一方,与毛泽东的军事观念存在严重分歧。

  很快,李德和博古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。

  1933年年初,国民党加大了对共产党人的抓捕力度,上海的“白色恐怖”一天比一天严重。

  无奈之下,为了安全起见,党中央决定从上海迁往江西瑞金。

  临行前,博古向共产国际打了一份报告,要求李德随他一同前往,共产国际同意了他的请示。

  至此,李德名正言顺地进驻到了江西苏区,迈出了获取军事指挥权的第一步。

  按理说,博古虽然与李德交好,但毕竟相处的时间不长,还不至于到了让博古亲自打报告的地步。

  那么,博古究竟是为什么执意要将李德带到江西苏区呢?难道真是因为一见如故难以割舍吗?

 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,博古让李德前往江西苏区完全是为了他自己着想。

  他自恃职位甚高,想要把持江西苏区的军事领导权。

  但是由于初来乍到尚未立足,在江西苏区没有威望,而且也缺乏实际的军事斗争经验,所以此事只能暂缓。

  不过,暂缓归暂缓,他把持不了,也不想让别人把持。

  因此,李德在这种时候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

  博古用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顾问这一身份,暗中排斥打压毛泽东等人,以满足他个人的私欲。

  他确实下对了棋,成功将毛泽东排出了决策圈。

  等到博古掌握了最高领导权后,为了巩固他的威势,于是,他将军事指挥权临时授予了他最信任的李德。

  李德也向博古承诺:“我对政治领导不进行任何干涉。”

  就这样,李德取得了党中央的军事指挥权。

  

  李德来到中国的真相

  

  1933年的某一天,敌机突然来袭,对着地面就是一顿狂轰滥炸,许多人因此身负重伤,时任中央高级领导人的王稼祥也没能幸免。

  弹片击中了他的腹部,打断了结肠。

  因为根据地的医疗条件十分简陋,所以王稼祥也只是堪堪捡回一条命来,一直未能痊愈。

  但就算病痛时刻折磨着他,他也没有掉队,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走完了漫漫长征路。

  这样一直坚持工作到1937年,王稼祥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,中央决定送他前往莫斯科疗伤。

  在苏联养病期间,他见到了当时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的代表王明。

  由于李德的错误指挥,使许多战士白白牺牲,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年,但王稼祥一直耿耿于怀。

  他一见到王明,就立即提出了他心中的质疑。

  “共产国际是怎样决定李德去中国的?李德去中国前,你同他说过什么?”

  没想到,王明闻言,反而露出了诧异的神情。

  回答道:“李德并不是共产国际派去的,我也未同李德谈过话。”

  王稼祥一听,本就愤懑的心情更加怒火中烧,觉得王明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,给共产国际的错误派遣作辩驳。

  不过,生气归生气,王稼祥还是仔细思考了一下回答的真实性。

  如果真是共产国际派遣的李德,王明怎么会不知道具体情况呢?

  看来,李德到中国来应该另有原因。

  1931年夏,牛兰夫妇被捕,震惊中外。

  因为牛兰作为共产国际在上海的主要联络人,事关对中国革命的支援,意义重大。

  一旦他出了事,就有可能暴露甚至危及到共产国际向中国输送资金、人才等资源的战略通道。

  负责营救的佐尔格想方设法,终于撬开了口子,买通了国民党的一个军官。

  经过谈判,最后决定用4万美元来换取两人的释放。

  李德就是这个时候来到中国的。

  莫斯科方面派遣他和另一个同志到上海送钱,然而,完成任务后,李德并没有离开中国。

  因为他又接到了苏军情报机关下发的任务,要求他前往东北,对付日本间谍。

  那时,日军对苏联人也是疯狂迫害,而德国与日本是盟友,日本人不会对德国人下手,所以让李德这个德国人去执行任务会更加隐蔽一些。

  不过,白山黑水间的斗争是及其残酷的,李德在那里呆了半年就坚持不下去了。

  于是,1932年秋天,他从哈尔滨搭乘汽车,再次回到了上海。

  接下来的故事不必再说,大家也都知道了。

  就在王明对他的身份进行否定的真假性尚且有待考量时,李德“不打自招”了。

  1973年,李德出版了一部名为《中国纪事》的书,记录了他在中国七年间的所见所闻。

  在书中,谈及他军事顾问的身份时,他总是含糊其辞,没有明确说过到底是共产国际的哪个人派他来的。

  他当然不会说,因为压根没人派遣他来中国当军事顾问。

  在第一章中,他说费雷德是“由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派往中国担任军事顾问的”。

  在第二章中,李德又写道:“费雷德给我的指示和建议最多……他要我负责在中央苏区严格执行他的一切指示,其根据是,他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代表。”

  由此可见,其实当年派来的军事顾问应该是这个费雷德。

  李德这一番言论无非是想将他的错误指挥行动全部推到费雷德身上,不过弄巧成拙,反而自己并非军事顾问的事实彻底坐实了。

  

  结语

  

  若说李德在中国只会闯祸,那么这绝对是一家之言。

  要知道,中央苏区的第一所军事学校就是在李德的建议下创办的。

  他还亲自授课,翻译材料,为我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。

  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后,他也提出了“突围”、“大战略转移”等一些正确方针。

  常言道:“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。”

  李德想为中国革命做贡献的出发点是没错的,但是因经验主义而造成的重大损失确实难以原谅。

  因此,要客观地评价李德,需得从他好和不好的两方面入手,这样才不会造成较大偏颇。

 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,历史会给出一个更加公正的评判。

0
0

赞赏码.jpg


老子大学(共产主义ABC) www.gczyabc.cn  网站地图 红军大学(毛泽东人民讲)
电话:15998980906 地址: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邮箱:241839300@qq.com